股权代持是指名义股东与实际股东相分离,在股权代持安排下,名义股东为公司一定比例股权的表面持有者,记载于公司名册之上,并被工商机关登记在案。但实际上,实际股东才是该比例股权的实际出资人,并实际享有股东权利。公司法是允许别人代持股的,即名义股东与实际股东可以同时存在,即股权代持是具有法律效应。
无论对名义股东还是实际股东而言,代持股行为均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因此,股权代持还是要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双方可以签署股权代持协议,证明其与实际股东之间就实际缴付出资的时间表、具体数额、持股比例、股东权利的分配等做好约定。
股权代持协议是有效的,但是在签订协议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些常见注意事项必须清晰明确,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下股权代持在实务中注意事项有哪些。
其实很多时候,公司股东出自于某些特殊考虑,比如说规避关联方交易的需要,或者股东由于某些特殊身份没办法当作工商登记股东,往往会选择他人代持股权,进行工商注册或变更等股权法律手续。这类代持多存在自然人之间,我们的分析也以自然人之间代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法律上来说,这类委托代持股份是有效的,但身为股东,既有权利,又面临各种风险和责任,如何防止这类股东权利和风险在代持关系中被扭曲,比如说代持者表面上的股东权利会不会损害实际所有者的股东权利?所有者的出资义务风险会不会蔓延到代持者身上?
实务中必须签署一份规范的委托代持协议来界定所有者和代持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尽量避免刚才两个问题,使得委托代持控制在一个双方能够接受的权利与责任范围内。
2、从税法来讲,代持带来的最大的问题也是两个:
第一是分红的涉税问题,对于税务机关而言,通常不认可这类股权的代持关系,因此如果产生分红给自然人股东的情况,纳税义务会由代持股东承担。
第二是股权未来转让的问题,或者说代持关系解除引发的涉税问题。
评论列表